校史馆简介

江苏大学是2001年8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江苏理工大学、镇江医学院、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的以工科为特色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重点大学,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共建高校,以及首批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全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优秀高校、首批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首批全国来华留学质量认证高校、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镇江市,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同宗同源。原江苏理工大学的前身镇江农业机械学院,是为贯彻毛泽东同志关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重要指示,1960年由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分设独立建校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2年刘坤一、张之洞、魏光焘等人在南京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具有百年办学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江苏大学校史馆于2012年10月正式开馆,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馆内收藏各类文件300余件,图片近6000幅,图书出版物近700本(套),荣誉证书1600余个;其他实物2000多件,其中陈列近千件。校史馆共分三层,由“序厅”“百年英华”“三校共进”和“今日江大”等部分构成。

 

 

序厅的浮雕墙,通过几组重要历史画面再现了学校的演进历程。百年英华展示了从三江师范学堂到江苏工学院的发展历程。三校共进主要展示了镇江医学院、镇江师专和江苏理工大学三校合并前的各自发展状况。农机成果展主要通过图片、实物、投影等方式展示了我校在农机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果。“今日江大”主要展示了从2001年至今,合并组建后的江苏大学发展成就。校史馆通过图文、实物展陈、情景还原、视频多媒体等方式,全方位展示了江苏大学百余年的发展历程。校史博物馆作为一所大学办学精神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的物化凝练和具体体现,是一所大学文化记忆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她在留存历史、传承文脉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校史馆能让学校在不同时期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功能,在一座建筑物里得到充分鲜活的展示,成为激发全体江大人奋发进取,加快发展攀登高峰争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精神源泉。


 

 

多年来,江苏大学校史馆始终秉持“传播先进科学技术知识、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馆理念,广泛深入开展科普宣传和教育,年均接待500场次、观众2万人以上。经过多年建设,江苏大学校史馆、中国农机文化展示馆、档案馆等场馆矩阵,建成了校级、市级、省级、国家级“四级统合”的平台体系。其中,校级平台建有江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知农爱农、强农兴农”党建实践教育基地、党员教育实境课堂示范点、“知农爱农”青年学习社等。市级平台建有镇江市科普教育基地(2021-2025)、镇江市社科普及基地(2022-2024)等。省级平台建有江苏省“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类“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江苏省高校统一战线同心教育实践基地、江苏省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成员单位等。国家级平台建设中,加入了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各级平台为我校场馆育人的创新发展、资源优化、交流互动、扩大影响提供了重要依托和保障,成为了展示江苏大学办学风貌、传播科学知识、弘扬先进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科技文化教育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在未来新征程中,江苏大学校史馆将整合优化校内外“三农”资源,利用我校农机特色文化和农机人才优势、场地优势和专业优势,面向大学生、中小学生和普通民众提供全面系统的科学普及服务,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和方法,展示科技优秀典型、生动实践和成就经验。凝练特色,做好场馆育人示范;加强合作,共享场馆育人资源;重视宣传,扩大场馆育人影响。加强主题策划,厚植“知农爱农”情怀品牌活动成果,传播校史文化和中国农机特色文化。

  




Copyright © 2024  江苏大学校史博物馆  版权所有  苏ICP备05071359

地址:江苏省镇江市学府路301号 邮编:212013